.

房间隔缺损和通路

今天应老师的要求,来聊一聊房间隔缺损(Atrialseptaldefect,ASD)。作为老牌最常见的结构性心脏病,ASD多见于儿童,如果儿童期未诊断和治疗;成人期会出现固定的肺血管床右向左分流,Eisenmenger综合征,从而变得不适合外科与介入治疗。

图1ASD的分型(根据解剖基本分四型:原发、继发、静脉窦和冠状窦缺损)

其治疗方式推荐其实经过了这么多年,基本已经很成熟了。根据AHA/ACC指南,外科或介入封堵推荐用于大部分情况下的缺损治疗,但PAH严重到一定程度以后封堵就变禁忌了。

图2AHA/ACC对于ASD的治疗推荐

当然房间隔缺损有天生的,也有后天的,譬如穿间隔治疗(Trans-septaltechniques;Trans-septalpuncture,TSP)。这是一种50年代Ross、Braunwald和Morrow发明的术式,简便操作从静脉通路进入左心房进行操作,同时避免血管并发症,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、左心耳封堵等EP领域都很常用,回到介入瓣膜治疗领域,就多见于二尖瓣修复/置换等治疗。虽然进入的器械有差别,操作方式其实都差不多,80年代技术成熟后,为了避免穿刺时的严重并发症,一般采取穿刺针(有钢针有线有射频,射频针操作简单创口小,不过还是不如钢针常用;顺便穿刺针尾端接上特制导线后可在带电定位的三维系统中显示,达到零射线穿间隔的目的——写这段真怀念),40至45度RAO下,于主动脉根部后方、避开心房后外侧选择穿刺位点,为了避开主动脉,可使用造影确认,也可加用猪尾导管标记。

图3房间隔穿刺针的常见类型(笔直的穿刺针(B)常用于将弯曲的经间隔导管(A)从股静脉插入右心房;改进最常用的穿刺针形态如(C),头端(E)呈锥形尖端并带有侧孔,(D)弯曲段的细节)

图4房间隔穿刺时的建议角度(可通过穿刺针尾部的方向指示按键来操作)

图5房间隔穿刺的部位(这是八十年代的初始推荐,国内外术者们已进行了多种改良,不过大致部位差不多就是了)

该技术的使用即使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也已非常成熟了,根据MohamadAlkhouli教授(MayoClinic)等的建议,不同介入术的穿刺部位都可以进行微调以更便利操作,如下两图:

图6房间隔穿刺技术在不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发展

图7不同介入治疗间隔穿刺部位的推荐(红色:MitraClip、瓣周漏封堵--建议内侧漏选择较高的交叉位置,外侧漏选择较低的交叉位置;黄色:卵圆孔未闭;蓝色:经皮左心室辅助装置,血液动力学研究;绿色:左心耳封堵;橙色:肺静脉介入治疗,譬如消融)

其实笔者一直很好奇穿了间隔以后,会不会术后出现持续的右向左分流。数据告诉我们医源性的ASD其实挺常见的,尤其大口径间隔鞘管使用后更易出现,持续存在的医源性ASD对患者的影响,目前则暂时没有定论。

图8介入治疗术后出现的持续ASD和冠脉夹层

持续医源性ASD(PersistentiatrogenicASD,iASD)的发生率在0至50%(这术者差距够大的),且有研究显示TMVR(MitraClip,此处的R指Repair)针对症状性2级以上MR手术高风险患者,修复术后出现的持续iASD与心衰加重、PAH和高死亡率相关。(顺便这个研究发现高手术风险MR患者MitraClip修复术后,iASD发生率高达50%—这也是该领域唯一的一个数据,所以可以再等等)

图9高风险症状MR患者MitraClip术后iASD与生存率的相关性

同样是MohamadAlkhouli教授等对介入治疗中的TSP后iASD进行的综述中,发现鞘管的粗细决定了iASD的发生率,环肺静脉隔离的冷冻消融术(12Fr)就高于射频消融术(8Fr/8.5Fr),问题TMVR的鞘管比PVI(环肺静脉电隔离术)的更粗。此外,PVI术中穿刺一次房间隔进鞘比穿刺两次的iASD发生率高。在结构性心脏疾病方面,不同的术式其iASD的发生率不同,TMVR(22Fr)的发生率最高,但是使用相似鞘管的左心耳封堵术,其iASD发生率低于冷冻球囊隔离肺静脉术,这可能是由于肺动脉隔离时导管操作范围更广泛手术时间更长,卵圆孔附近受到的压力更高更持续有关。

图10不同研究显示不同介入术式下,术后持续iASD的发生率

图11穿间隔鞘管的粗细决定了iASD的发生率

研究者们认为,尽管现阶段缺乏有关iASD长期影响的临床证据,但降低其发生率和大小仍是合理的考虑。影响其发生率的唯一已知术前因素是穿刺房间隔的部位,通过未闭卵圆孔和下肢缘进行肺静脉隔离,已被证实可降低iASD发生,但对于需要特定穿刺部位的TMVR(二尖瓣联合处上方约4cm)等手术来说于事无补。鉴于目前也没有什么介入术后iASD的处理推荐,所以研究者们建议对其进行如下处理:(好就好在这玩意封堵也不是太难)

图12MayoClinic对介入术后持续iASD的治疗建议

但仍需要指出,iASD与先天性的不同:1)几何形状不规则;2)边缘常有撕裂;3)某些患者后期可能有再次TSP介入治疗的需求。因此封堵术前评估需要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,除非患者由于低氧血症或栓塞的风险需要立即封堵,一般建议等待一段时间(4至6周)使其自愈,并可避免封堵器尺寸选择过大,保证稳定性。对于某些再次手术的患者,虽然可在ASD封堵器边缘附近进行二次操作,也不能排除部分患者需要穿过封堵器操作,所以研究者认为由坚硬的镍钛合金制成的AMPLATZER封堵器二次TSP较困难,但偏偏其又是大型缺损的唯一可用器械。最后,对于未封堵治疗的iASD患者,应特别注意血栓、栓塞风险,可由术者对其进行经验性抗凝治疗。(一到抗凝就出现的三个神字)

今天的小小总结,世界大同~~

参考文献:

1.MohamadAlkhouli,MohammadSarraf,ChadJ.Zack,etal.Iatrogenicatrialseptaldefectfollowingtransseptalcardiacinterventions.InternationalJournalofCardiology():-.

2.RobertSchueler,CanOzturk,JanArneWedekind,etal.PersistenceofiatrogenicatrialseptaldefectafterinterventionalmitralvalverepairwiththeMitraClipsystem.JAmCollCardiolIntv;8:-9.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sinoprofessional.com/bxzrs/8848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